技 术 简 报
第02期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2021年1月18日
2021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一、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小幅稳增。2020年全国苹果面积预计为3132.78万亩,比2019年增长0.13%。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苹果面积预计为1833.66万亩,比2019年增长1.41%;环渤海湾地区面积预计为811.35万亩,比2019年减少3.08%;其他产区苹果面积预计为483.43万亩,比2019年增加0.90%。在经历动态调整后苹果生产布局结构为:黄土高原优势区苹果面积占到全国的58.50%,环渤海湾优势区苹果面积占到全国的25.90%,其他产区苹果面积占到全国的15.60%。
2、苹果产量减产。2020年苹果生产受三方面灾害影响: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二是多数苹果产区多次遭受霜冻、雹灾、旱灾、涝灾、风灾、持续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三是部分产区的炭疽叶枯病、早期落叶病危害严重。2020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预计为384.06万吨,比2019年减产8.23%。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产量预计为2047.03万吨,比2019年减11.39%;环渤海湾优势区产量预计为1395.01万吨,比2019年减产3.13%;其他产区产量预计为403.02万吨,比2019年减产8.41%。自然灾害还导致苹果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比常年分别下降5.00%和15.00%。新建苹果园中早熟品种嘎啦及中熟品种红星、元帅、红将军等品种面积略有增加,预计早中熟品种苹果产量占到总产量的31.06%,红富士为主的晚熟品种产量占到总产量的68.04%。
3、生产成本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苹果生产总成本为5148.84元/亩,比2019年增加2.27%,其中全国苹果生产中的物质成本为2248.04元/亩,比2019年增加2.24%;人工成本为2449.88元/亩,比2019年增加2.34%;生产管理及其他成本为450.92元/亩,比2019年增加2.02%。此外,2020年不同产区的苹果生产总成本存在差异,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生产总成本为5549.00元/亩,比2019年增加2.54%;环渤海湾优势区生产总成本为5493.75元/亩,比2019年增加3.53%;其他产区的生产总成本为3955.33元/亩,比2019年减少0.64%。
4、价格稳增销售加快。2020年全国苹果减产,因而产季苹果价格总体高于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但低品质苹果面临价格低、销售难问题。2020年10-11月全国苹果平均收购价格为6.54元/公斤,与2019年同比上涨56.34%;2020年全国苹果平均批发价格为7.54元/公斤,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2020年苹果批发价格更为平稳;2020年全国苹果平均零售价格为10.06元/公斤,比2019年增长14.3%。2020年全国苹果销售进度较上年度整体加快,截止到2020年12月,全国苹果当季销售比例占71.02%,同比上升10.96%;但不同产区销售进度差异较大,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及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特色产区销售进度比上年加快;环渤海湾优势区部分产区销售减缓。
5、苹果出口增长幅度较大。2020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预计为121.27万吨,比2019年增长24.86%,孟加拉、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是鲜苹果出口主要市场;浓缩苹果汁出口量预计为56.55万吨,比2019年的38.60万吨增长46.50%,出口量居前三位的进口国家为美国、日本和俄罗斯。2020年中国鲜苹果进口量预计为7.44万吨,比2019年减少40.56%;浓缩苹果汁进口量预计为8173.37吨,比2019年减少0.65%。
二、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冠疫情影响当年苹果正常生产与供给。主要包括:一是疫情管控不同程度影响春季新建果园工作以及清园、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期冻害防控、病虫害防控等果园管理工作。二是疫情防控导致物流中断及供应链整合、农资供应困难,春季生产及管理所需资金、农资、苗木、果园机械和技术服务等受到限制。三是苹果生产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但疫情防控措施导致人员流动难、雇工难,特别是技术人员无法深入果园进行线下技术指导与现场培训。四是苹果生产和加工成本上升。农资、苗木、加工等涉果企业复工受到影响,苹果生产、加工、物流等管控环节增加,苗木、农资、人工、农机租赁服务等价格不同程度上升;苹果及其加工产品物流、安全保障、监管环节增加,供应链整合困难、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2、产业防灾抗灾能力有待提高。2020年黄土高原、环渤海湾优势区及主要特色产区都不同程度遭受霜冻、雹灾、旱灾、涝灾、风灾、持续降雨等气象灾害,虽然气象灾害预警及时、涉农部门采取了多种预防和补救措施,但全国苹果减产依然严重,苹果质量显著降低。表明苹果主产区对系统性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亟需提升。
3、品种及区划需要优化。全国相当比例的苹果生产布局在次适宜区、非适宜区,在气候变化情境中类似产区的苹果和质量缺乏稳定性,并成为触发全国苹果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2007年以来,我国苹果种质资源搜集及资源圃建设、育种技术创新及品种创制进步较快,一批新品种进入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但品种、砧木及砧穗组合区试、区划问题突出,成为制约苹果生产布局优化的短板。
4、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抑制苹果产业发展。特别是苹果种植户小规模生产、碎片化经营环境中,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和劳动密集投入的生产方式难以改变,加之小规模生产方式难以改进劳动生产率,进而难以消化持续上涨的生产成本,影响果农增收和苹果产业持续发展。
三、2021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
1、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苹果产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后疫情时代受逆全球化影响,中国苹果产业发展面临:一是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与苹果种质资源创制等关键技术、先进苹果栽培制度及栽培模式、“数字化+”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受阻;二是中国苹果产业链和出口苹果供应链整合、创新面临挑战,市场开发及贸易拓展需要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疫情管控常态化措施对苹果及其加工产品、涉果农资产品跨区域流通产生影响,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2、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苹果产业“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方向。需要根据不同产区的资源禀赋和制约因素,研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新品种及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在品种结构优化、栽植模式转型、轻简修剪技术、肥水管理高效、病虫精准防控、省力化花果管理、果实品质提升等方面需要集成创新,分类构建区域性苹果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针对不同优势产区精准示范、推广的模式,实现苹果提质增效。
3、数字化技术助推果业新业态。“互联网+”、新型零售等商业模式和“直播带货”等苹果促销、销售、物流融合型市场模式兴起,电商企业涉足数据果业、智慧果园,成为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数字化技术显著促进果农与市场间的互联互通,激发果农、涉果企业与苹果需求端目标市场间的融合进程,促进形成基于“互联网+果业”支撑的治理扁平化、链接短链化的苹果新产业和新业态。此外,“互联网+果业”新型业态将助推苹果产业领域的政务服务、技术培训与推广、产业运行状态检测、果品质量监管、市场平台及交易模式等苹果市场要素深度融合,苹果产业链、价值链趋于一体化、供应链趋于集成化。
4、苹果加工等产业运行模式进入转型期。在苹果加工、储存、物流等产业领域,高度重视采用现代技术与标准、先进技术与装备,苹果加工、储存、物流等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其中苹果加工业处于由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加工业类型趋于多元化,技术装备整体质量和行业效益提升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先进技术研发和高效装备创新提出新需求,但我国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与装备创新面临新挑战。
四、2021年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1、强力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并完善省力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完善化学疏花疏果技术,特别要注重创新与完善其技术风险管控模式,集成面向服务苹果种植户推广的化学疏花疏果技术模式;围绕苹果抗逆品种选育、脱毒苗木繁育技术体系、栽培模式变革、果园肥水管理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创新,着力解决外观和安全品质控制问题,为推广苹果免套袋技术奠定基础;探索苹果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果园试验、示范工作,重视智能化装备设计与创新,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助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全面落实“两减一增”政策。围绕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等目标,加强农药使用情况监测、农药利用率测算和抗药性研究。组织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和高效低风险农药与高效节药型植保机械示范。加强科企协同、果企合作,促进新型经营主体、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与农资企业对接,共建示范基地。利用新媒体,宣传和扩散各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苹果种植户安全用药意识。强化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督查指导,保障苹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2、促进苹果产业组织适度规模化。着力解决小规模苹果种植户分散经营面临的技术应用及共性基础设施布局规模不经济问题。建议按照“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模式,构建政府(法规、政策制定者)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所有者)主导、果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次推进苹果经营适度规模化:一是启动果园整合计划,实现果园经营集中连片化;二是规范农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激励形成适度规模以苹果种植户为基础的苹果经营体系;三是整顿和清理违法、假冒涉果合作社,构建“果农合作社+适度规模苹果户”的高效经营模式。
3、持续调整苹果产业结构。针对苹果产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建议主产区:一是按照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思路,以优化品种结构为抓手,推进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为有效管控市场风险奠定基础;二是持续整合科教资源,围绕优良品种及高抗性砧木选育、砧穗组合区试,大苗和脱毒苗木繁育,矮砧矮化栽培制度创新与推广、低效果园提质增效,以及果园宜机化及人机协同管理技术,搭建研究与开发、试验与示范、培训与推广集成化的技术创新推广模式,全面提升果园效率。三是依托苹果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苹果分拣分级、储藏、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监测融合,提升苹果产后竞争力。四是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硬化苹果生产布局规划,尽快启动苹果品种、砧木及砧穗组合区试工作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工作,为重新规划全国苹果生产优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非适生区奠定可靠的基础。
4、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化管理对苹果产业的影响。需要重视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保障物流绿色通道畅通,帮助苹果经营者实现查验、过关等操作便利化,确保运得出生产端、运得到消费端,实现果农与果商有效对接、产区与销区有效对接。二是优化市场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模式。发挥电商资源优势,组织产区与销区对接,确保苹果快速、保价销售,特别要重视防止脆弱产区苹果户的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三是有序推进果园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确保 2021年苹果生产实现优质、丰产、高效。四是持续推进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表明,支撑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短板,高质量贮藏、高效率冷链物流等方面的约束尤其明显,应该汲取类似教训,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从适应苹果产业业态变化视角,需要聚焦职业果农培养、产业组织模式创新、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专业化培训及集成化技术推广等环节,完善苹果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2021年1月20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