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术 简 报
第 04 期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2023 年 2 月 22 日
我国苹果产业机械化发展报告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我国苹果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国苹果生产栽培正处于从树体高大的传统乔化栽培模式向集约高效的矮砧密植栽培模式过渡的时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渐减少和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发展省工省力的高效现代化果园已成必然,机械化对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了解我国苹果产业机械化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帮助下,产业经济研究室于 2022 年 11-12 月对我国苹果产业机械推广与应用情况进行重点调研。调研样本涵盖北京、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 13 个苹果种植省份的 24 个综合试验站。本报告主要根据调研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苹果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带来的效益,并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不同环节的机械使用情况差距较大。在栽植环节,使用苹果自动栽植机,可以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北京、银川地区此环节的机械化率较高,已超过 50%;施肥环节机械使用相对较多,机械使用率在25-35%不等;灌溉环节不同地区机械使用水平差距较大,天水地区机械化率仅为 2.5%,而烟台的机械化率高达 50%;在除草环节,主要采用割草机、除草剂,果农可以根据种植规模大小自主选择除草方式,整体而言此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延安地区除草环节已经实现 100%机械化,宝鸡、石家庄、北京、威海等地的机械化率也都达到了 70%以上。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果园建园过程中,整地开沟环节机械使用程度最高,其使用比例高达 53.56%,建园的其余环节机械使用率相对较低,都在 5%-15%之间,机械使用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苗施肥、果苗栽植、移栽嫁接、坐床播种和起苗捆扎。在建园环节,受地形等因素影响,不同苹果产区的机械使用情况差异较为明显,以平原为主的环渤海地区苹果产地机械使用面积较大,将近 750 万亩,占比 62.72%;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地势起伏较大,果树种植相对分散,机械使用面积 300 万亩,占比 26.88%。
二、苹果产业机械化的综合效益分析
本报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着手分析了机械化率提高带来的潜在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总体来看,苹果主产区生产中机械使用的亩均成本均低于人工成本。经济发达、人工成本较高的环渤海湾地区尤其显著,其中泰安栽植、施肥两个环节使用机械的成本较人工成本
分别降低了 71.11%、33.3%,熊岳栽植、施肥两个环节的降低率分别为 65%、41.67%。黄土高原地区除草环节使用机械的成本降低幅度较大,三门峡、天水试验站覆盖地区除草成本分别降低 54.17%、58.33%。
社会效益方面,机械推广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有效缓解地区劳动力短缺,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根据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监测数据分析,我国苹果种植各环节机械作业时长远少于人工作业时长,人工作业时长大约为机械作业时长的 2 倍,机械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我国苹果主产区近三年劳动力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 年比 2021 年上升了 3.7%,人工成本占苹果产业生产总成本比例不断升高,减少人工使用是必要的。并且在苹果产业中,接受过农机培训的人员超过 20%,能熟练使用易操作的机械,提高了果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生态效益方面,苹果产业机械化对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改善生态生产条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苹果产业也是农业生态系统,2022 年全国苹果面积为 3000万亩,在增加当地绿化面积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病虫害防止等新技术,能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条件,实现生态平衡稳定发展。
三、制约苹果产业机械化的主要问题
苹果种植规模小,模式有待改进。我国苹果种植小农户有 598.06万户,占各类苹果生产主体的 97%,果园实行分户管理,苹果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大型山地果园机械利用率低。我国苹果果园类型以乔化为主,近年来随着矮化品种的推广,矮化比率有所提升,但通过调研数据可估算出不超过 20%,各个地区的矮化比率最高的是宝鸡地区 80%,东北寒地的矮化比率最低为 0.53%,乔化为主的种植模式使得中小型农业机械因果树种植密度高、行距不足、园内道路不平等
因素难以发挥效用。
机械化作业条件受限。根据试验站数据,我国果园的地势地貌中山地、缓坡占比高,达到 60.6%,山地占比最高的是东北寒地为100%。山地、丘陵的地貌造成了我国苹果种植地块小且分散、地面高差大、道路崎岖难行的特征,使苹果机械化作业条件恶劣,大型农业机械多数难以通行作业,适宜苹果机械化作业的先天条件欠缺,
推进机械化的难度相对较大。
苹果生产机械技术模式单一。目前果园在整地开沟中应用农机比率较高,有 10 个地区可以实现机械作业全覆盖,样本地区的开沟机使用率总体高达 81%,其余只有少数生产环节装备了农机,且应用面积较小,机械化水平不高。适用于苹果生产的机械引进种类少,各环节的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且一台农机往往只适用于苹果生产的一个步骤,而农业机械设备昂贵,一般果农难以承担整个苹果生产过程的全部农机。
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农机适用度低。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的农机补贴力度不足,苹果生产急需的部分农机具未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范围或者补贴额较低,造成果农对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不够高。现有的农机与种植模式不匹配,小型综合型机械行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小型农机制造行业未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应有的重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企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也不到位。
农民不易掌握苹果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维修不便利。在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中,整体来看,果农一般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接受过农机培训的人员比例大多不足 50%,果农获取技术的主要途径为自学和出售机械的企业培训,农业推广部门、苹果专业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学习仅集中在优势产区。市面存在的机械也难以满足苹果生产需要,当农机出现问题时,果园机械维修服务店无法满足果农的农机维修服务,也在一定成都上阻碍了苹果产业机械化的推广进程。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1)整体来看,我国苹果产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受种植模式、地形的影响较大。苹果生产环节耗时耗力,需要大量人工劳作,致使苹果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持续上升。与采用机械进行标准化生产相比,人工劳作具有很大随意性,苹果质量不统一,标准化难度较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分环节来看,我国苹果果园的机械使用情况较为简单,各环节机械化率有一定差距,使用机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栽植、施肥、灌溉、除草等环节。除此之外,在小型的苹果园中其他农事作业一
般为人工劳动。
针对以上果园机械化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参考性建议:一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推进适度规模化种植,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优化现存的种植模式,研制既满足农艺要求又符合农机作业装备设备。二是建立苹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先进适用的果园机械,从各环节做好对比试验,积累经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宣传范围,根据果农需求和机械生产厂家联合,选择适合果园管理的机械。四是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规范农机市场,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提高农机质量安全水平。